绎史 清代马骕创作的史学书籍

《绎史引》为史学书籍,清代马骕撰。《绎史》共160卷。《绎史》正文分为太古、三代、春秋、战国和外录五部分,一为太古三皇五帝,共10卷;二为三代即夏、商、西周,共20卷;三为春秋十二公时事,共70卷;四为战国至秦亡,共50卷;五为外录,记天官、地志、名物、制度等,共10卷。书后还列世系图表与正文配合,这在以往的史书中属前所未有,“卓然特创,自为一家之体”。

中文名

绎史

古籍类别

史学书籍

作者

马骕

篇幅

160卷

作用

研究原始社会和先秦史的重要参考

创作年代

清代

书籍简介

《绎史》,书名。清 马骕 撰。一百六十卷。纂录上古至秦末事。每事各立标题,仿纪事本末之意,博引旧文,排比先后。其伪托附会者,必于每条下疏通证明之,考证颇为详密。神话传说,亦多所征引。

内容提要

《绎史》在内容上既详载各代治乱兴替及其规律,又详载诸子百家之学说和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在材料上,除儒家经典外,广采百家学说,将经、史、子、集一例看待,互相印证。考订极为精详,容纳材料相当全面。在体裁上,既具有记事本末特色,又糅合了编年体和纪传体的长处。他创造了集记人、记事、图表、书表于一书的综合史书体裁。

书中有《世系图》37种,《地理图》8种,《天象图》10种,《古物图》85种,《建制图》8种,《谱表》4种,《古文字摹印》8种。

全书是研究原始社会和先秦史事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该书取材宏富,先唐典籍大致收罗齐备,唐、宋类书中所引已遗佚的古书材料,也适当采择。在体裁上,除继续吸取《左传事纬》纪事本末体的体裁形式之外,还融合了其它各种体裁,颇有创新。诚如本书《征言》所云:“纪事则详其颠末,纪人则备其始终。十有二代之间,君臣之迹,理乱之由,名、法、儒、墨之殊途,纵横分合之异势,了然具焉。”

《绎史》在马骕生前就有刊刻,顾炎武看到此书,认为是“必传之作”。时人还将马骕的《绎史》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李清的《南北史合注》合称清初“三大奇书”。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苏州,特别垂问《绎史》之事,命大学士张玉书搜集马骕所撰史籍,令人至马氏本籍邹平,以二百两白金买下他所有著作的雕版,运抵京师,由内府收藏。

钱穆在评价马骕《绎史》一书在清代的影响时这样说:“后此汉学家所为主要工作,如校勘、辨伪、辑逸,宛斯此书均已发其大例。即后此汉学家目光所注,从事整理研讨,以成学名家者,宛斯此书,亦已囊括其十七八。极清儒成绩所至,最要者不过为古史作发明,则宛斯此书,岂不已牢笼范围,而为之大扬榷乎?后大名崔述东壁,为《古史考信录》,亦多有从宛斯所谓‘事同文异’、‘文同人异’处著眼者,则宛斯此书,影响有清一代经史考订之学,厥功至伟。”《绎史》的价值由此可窥一斑。

作者简介

马骕,字骢卿,又字宛斯,山东邹平人。生于1621年,卒于1673年。1658年(清世祖顺治十五年)中恩科乡试举人,次年成进士,选授淮安府推官。莅任三月余,平反多起冤狱,号称廉能。以裁缺改任安徽灵璧县知县。为政五年,兴利去弊,除奸苏良,颇有政绩。1673年(圣祖康熙十二年)因急症死于官邸。人祀名宦祠,私谥“文介先生”。

马骕自幼聪敏好学,成年之后又遍涉百家之言,其在学术上的造诣和地位远远超过他的政治声望。他是清代前期享有盛名的古史学家,毕生殚研经史,尤嗜爱《左传》。先后撰有《左传事纬》20卷、《绎史》160卷、《十三代玮书》数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