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 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野生物种

哺乳动物北美洲、亚洲、欧洲陆生动物杂食性简介灰狼(学名:Canis lupus):是哺乳纲、犬科的动物。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齿式为3-1-4-2/3-1-4-3。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爪粗而钝,不能伸缩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灰狼的体色一般为黄灰色,背部杂以毛基为棕色,毛尖为黑色的毛,也间有黑褐色、黄色以及乳白色的杂毛,尾部黑色毛较多,腹部及四肢内侧为乳白色,此外还有纯黑、纯白、棕色、褐色、灰色、沙色等色型。

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是夜行性的动物,善于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白天常独自或成对在洞穴中蜷卧,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白天也出来活动。夜晚觅食的时候常在在空旷的山林中发出大声的嚎叫,声震四野。常追逐猎食。食肉,以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等为食。除南极洲和大部分海岛外,分布于全世界。

中文名

灰狼

别名

狼、普通狼、平原狼、森林狼、苔原狼

体重

雄狼30~80千克,雌狼23~55千克

拉丁学名

Canis lupus

犬科

食肉目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犬属

保护级别

IUCN 标准:无危(LC)

分布区域

亚洲、欧洲、北美和中东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动物界

亚纲

兽亚纲

亚目

犬型亚目

亚科

犬亚科

食性

杂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原产地

北美洲

体长

105~160厘米

高度

60~90厘米

外文名

英文:Grey Wolf, Arctic Wolf, Common Wolf, Gray Wolf, Mexican Wolf, Plains Wolf, Timber Wolf, Tundra Wolf, Wolf 法文:Loup, Loup Gris, Loup Vulgaire 西班牙文:Lobo 德文 Wolf 意大利文:Lupo 蒙古:Saaral Chono 俄文:волк

物种简介

大约在65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当时陆地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突然灭绝,这给哺乳动物繁荣昌盛创造了绝佳机会。在此后的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随着新生代的大幕逐渐拉开,各种小型哺乳动物纷纷登上了进化史的舞台一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的新生代始新世,现代食肉动物的共同祖先开始出现,以麦芽西兽的出现为标志,食肉类动物真是走上了漫长的进化之路。

麦芽西兽是现代食肉动物猫科、犬科、熊科、鼬科等动物的共同祖先,它具五指、较长的身体和较短的四肢,总体来说麦芽西兽类似于现在的鼬科动物,它能够爬树,捕食一些鸟类、小型啮齿类动物。有些科学家认为麦芽西兽也可能吃一些蛋或者水果。

在大约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麦芽西兽开始分化并逐渐分化出猫亚目和犬亚目两个比较大的类群。其中,猫亚目是现代猫科动物的祖先,而犬亚目则逐渐分化出现代犬科动物。在恐龙灭绝后,存在两个巨大的生态位需要填补:大型的捕食者和大型的被捕食者。由于在恐龙时代,哺乳类动物多数体型甚小,因此在整个新生代,众多的哺乳类动物开始向更大的体型发展以占据恐龙灭绝所遗留下的生态化,最先得以发展的是被捕食者,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食草动物,像始祖马,从最初的狐狸大小的体型,经过几个世代的进化,最终演化出体型高大的现代马。伴随着被捕食者的体型变化,捕食者的体型也日益增大。当然,由于资源的限制和作为恒温动物能量消耗较高的原因,两者都不可能出现像梁龙或霸王龙那样巨大的体型。

灰狼

始新世晚期,犬科最早从犬亚目中分化出来,这一时期的代表动物是黄昏犬。黄昏犬的意思是西方的狗,它的出现标志着犬亚目动物的正式登场,它是犬亚目分化的关键种,也是犬科动物最初的三个分支之一。这些犬科动物的体型要比麦芽两兽大,类似于今天的狐狸,它们具有柔软但健壮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带趾垫的足和较短的吻,与现在的狗或狼一样,它们是真正的趾行动物,这使它们相比麦芽西兽来说要善于奔跑但义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当然,作为食肉动物来说,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人们把进化史上曾经出现的犬科动物三个分支(即犬科的三个亚科)称为:今犬亚科、古犬亚科和恐犬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黄昏犬所代表的那个分支就是其中的古犬亚科,古犬亚科曾经盛极一时,既有体型较大类似鬣狗的食骨者,又有体型较小类似郊狼的食腐者。

2300万年的中新世,古犬亚科的动物纷纷灭绝,但其中的Nothocyon和Leptocyon两类却存活下来,并进而各自发展成为恐犬亚科和今犬亚科。恐犬亚科,是在1600万年前由Nothoeyon中的汤氏属进化出来的。它们的特征是短脸,强有力的下颔骨和通常硕大的体型,外观模样介于鬣狗和狗之间。这些动物曾经和熊狗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并且应当存在激烈竞争,在熊狗灭绝后,它们取代了熊狗的生态位。尽管汤氏属的特征和今犬亚科动物非常接近,但今犬亚科动物并不是由汤氏属进化而来的。

在大约10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随着恐犬亚科动物的衰退,一类体型较小的古犬亚科动物Leptocyon得到了发展机会,这些体型类似狐狸的动物,逐渐演化为今犬亚科,今犬亚科进而进化出了今天存活于世界各地的各种现代犬科动物。现代犬科动物到底起源于何地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说现代犬科动物起源于美洲大陆的西南端,并在演化的一定阶段通过大陆桥辐射到欧亚大陆,可有人对此则持相反的观点。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大陆桥的存在,新旧大陆动物的相互辐射和影响不可避免。或许对于迁徙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来说,新旧大陆件根本就不存在障碍。现代犬科动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的牙齿结构,它们的牙齿具有了既能剪切又能研磨的功能,这使它们的捕食和摄取能量的能力大大加强。

在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狼与豺、狐狸等犬属动物最先在亚洲出现。那时的狼和现在的狼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以后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美洲和欧洲也都先后出现过几种狼,其中一些便是今天红狼和郊狼的祖先。然而,灰狼的基因仍然蕴藏在各种狼的体内,等待时机一到便组装为真正的终极杀手。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到18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犬科动物先后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并在全世界繁衍起来。在这一阶段中,郊狼和红狼从它们的祖先中分化出来,郊狼和红狼只分布于北美地区,南于体型甚小,它们一般不具备捕杀大型猎物的能力一并且,人们一般所指的狼并不包括此两者,而仅仅是指灰狼。

还有一种大名鼎鼎的狼——恐狼在更新世晚期出现。恐狼的名气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凶为它较大的体型,更是因为它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这使得恐狼成为除灰狼外,人类可能曾经面对过的唯一一种“大灰狼”。灰狼的出现甚至要比恐狼还早一些,这种存活到现在的犬科之所以发源于距今30万年的更新世中期,最先出现的地点是欧亚大陆,然后从白令海峡的大陆桥扩散至美洲大陆。

灰狼曾经和恐狼共同生活过近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恐狼从没有到过欧亚大陆,而从今天的结果看来,远道而来的灰狼的生存能力似乎更强。仅从体型上来看,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应该相当明显,也就是说两位经验老到的猎手具有类似的猎物,在猎物足够丰盛的情况下两者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的真正差距便暴露无遗,虽然不一定存在厮杀与搏斗,但爪牙之间的差距却已经体现在捕食的效率上,最终的结局自认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灰狼能够取得进化上的成功不只是因为它仅仅胜恐狼一筹,食性、行为、捕食策略、自身身体结构等多方面的进化特征使他更能适应当前的条件。

形态特征

灰狼(各亚种图片)

灰狼是大约41种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野生物种,雄狼从鼻尖到尾巴的总体长为1000-1300毫米,雌狼为870-1170毫米。尾长350-520毫米。雄狼体重30-80千克,平均为55千克,雌狼体重23-55千克,平均为45千克。身高(从脚掌到肩膀的距离)通常在60-90厘米之间。犬齿之间的距离约为4厘米。

其体型大小主要取决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布区域期间有很大差异。分布的纬度愈高,灰狼的体型也愈大,南部种群通常小于北部种群。雌狼平均比雄狼小20%。最大的狼分布在加拿大中西部,阿拉斯加和整个北亚,最小的趋向于分布的最南端(中东、阿拉伯和印度)。

灰狼的两个耳朵大约平行地垂直竖立,尾巴下垂于后肢之间,狼的吻部比狗长而尖,口也较为宽阔,裂齿很大,牙齿非常尖利,眼向上倾斜,位置较鼻梁为高。胸部比狗宽阔,四肢长而强健,脚掌上具有膨大的肉垫,前肢具5指,后肢具4趾,指、趾端均具有短爪,脚印呈圆形或长圆形,图案好似梅花一般。尾巴比狗的短而粗,毛较为蓬松。

灰狼具有致密的皮毛层,为它们提供了出色的隔热性,可抵御寒冷。灰狼的皮毛颜色因地理分布位置也有所不同,从北极种群中的纯白色到白色与灰色、棕色、肉桂色和黑色的混合体,在某些阶段颜色几乎都是均匀的黑色。北美物种具有三个不同的颜色分类。第一类最常见,特征为上体是白色、黑色、灰色、肉桂色和棕色的混合变化。体背通常更深黑,口吻、耳朵和四肢也有肉桂色。下体呈白色。尾巴上表面明显更深黑色,而下表面变浅,尾部尖端几乎是纯黑色。第二种黑色种类,特征是上体从棕色到黑色不等,有白色斑点。下体部分的色调较淡,通常有一个纯白色的胸部,前胸内侧具斑点。第三类,色相发生在年轻狼的第一次皮毛形成期间。上体为淡灰色,上面覆盖着棕黑色的皮毛。下体更苍白,根据亚种,耳朵从黑色到棕褐色不等。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灰狼土狼
外观

分布区域亚洲、欧洲、北美和中东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较开阔地区、南至南非联邦
食性杂食性肉食性
犬科鬣狗科
食肉目食肉目

近种区别

灰狼与红狼的区别在于灰狼有较大的体,较宽的鼻子和较短的耳朵。灰狼与郊狼的不同之处在于灰狼体型要比郊狼大50-100%,并且鼻子宽,爪大。

灰狼

灰狼

灰狼

栖息环境

栖息于环境十分广泛,包括草原、荒漠、丘陵、山地、森林以及冻土带等地区都是其栖息的场所,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其活动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5400米左右,灰狼是对环境适应性相当强的一种动物,无论酷暑严寒都能忍受。

生活习性

栖息于不同地区的狼,在生活习性等方面也有很多区别,例如产于南方的狼体毛短而稀,喜欢独栖或双栖;产于北方的狼体毛则长而厚,尤其是在冬季,常在隆冬腊月集合成20-30只,甚至100只以上的大群,一起觅食。善于挖洞而居,也常利用水源附近的小坑、岩洞、石缝、树洞等,或强占狐狸、獾、野兔、海狸等的洞穴,加以扩大,在里面铺垫些枯树叶等,便成了自己洞穴,并且年复一年地使用。它们生性凶残狡猾,机警多疑,行动敏捷,听觉、嗅觉都非常发达,鼻子常很湿润,由此感知气味传来的方向,四肢强健有力,身体轻捷,奔跑的速度很快,耐力也很强,狩猎的方式有伏击、跟随、围攻、追逐等,能够以56公里的时速追赶猎物,也能花上两个星期,行走200多公里来跟随猎物,所以能够猎食善于奔跑的狍子、鹿有蹄类动物,甚至危及家禽、家畜,伤害人类,就连比其大几倍的狗熊和野猪等也难以抵抗。灰狼也吃鱼、蟹、蜥蜴、松鼠、兔子、海狸等小型动物,以及动物尸体等,偶尔还吃些植物。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甚至会向同类发起攻击,分而食之。

灰狼

通常是5~10只组成一群,在这一小型群体中,有一只领头的雄狼,所有的雄狼常被依次分在甲、乙、丙各等级,雌狼亦是如此。狼群中总是有一只优势的狼,其他的不管雌的、雄的均为亚优势及更低级的外围雄狼及雌狼,除此之外,便是幼狼。优势雄狼是该群的中心及守备生活领域的主要力量,优势雌狼对所有的雌性及大多数雄性是有权威的,它可以控制群体中所有的雌狼。优势雄狼和优势雌狼,以及亚优势的雄狼和雌狼构成群体的中心,其余的狼,不管是雌的还是雄的,均保持在核心之处,优势雄狼实际上是一典型的独裁者,一旦捕到猎物,它必须先吃,然后再按社群等级依次排列。而且它可以享有所有的雌狼;优势雌狼也会阻止优势雄狼与别的雌狼交配,这样,交配与繁殖后代一般在优势雌雄狼两个最强的个体之间进行。

灰狼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优势雄狼在担当组织和指挥捕猎时,总是选择一头弱小或年老的驯鹿或麝牛作为猎取的目标。开始它们会从不同方向包抄,然后慢慢接近,一旦时机成熟,便突然发起进攻;若猎物企图逃跑,它们便会穷追不舍,而且为了保存体力,往往分成几个梯队,轮流作战,直到捕获成功。

灰狼是夜行性的动物,白天常独自或成对在洞穴中蜷卧,但在人烟稀少的地带白天也出来活动。夜晚觅食的时候常在在空旷的山林中发出大声的嚎叫,声震四野。它们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吃10~15千克食物,但当猎物容易捕到时,常有捕杀后并不吃掉的现象。在食物不足或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们也有着惊人的耐饥饿能力,最多可以17天不进食,通过少活动多睡觉的方法来减少能量消耗。它们善于游泳,当遇到危险时便跳进水中,借此将身上的气味消失,以摆脱敌人的追击。有时也会从尾巴基部的小孔中分泌出恶臭的物质来攻击对方,借以逃脱。集群的时候也敢于向强敌发动反攻,并把尾巴竖起来,嘴巴触地,发出怪声怪调的嚎叫,以此向同伴发出求援信号。但是它很怕火光,如果点起火堆或举起火把,倾刻之间就会跑的无影无踪。

灰狼的食性变化很大,但大多数包含有蹄类动物,如驼鹿、北美驯鹿、鹿、麋鹿和野猪等, 狼也吃一些较小的猎物,牲畜,腐肉和垃圾。吃鱼、蟹、蜥蜴、松鼠、兔子、海狸等小型动物,以及动物尸体等,偶尔还吃些植物。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甚至会向同类发起攻击,分而食之。

生长繁殖

一般1-3月繁殖,在发情期间雄兽常进行争偶的激烈搏斗,胜利者用尿液划分自己的领地的边界,并通过叫声吸引雌兽。雌兽的怀孕期为61-63天,一般在3-4月间产仔,每胎产4-7仔,也有产10-12仔的记录。幼仔出生以后,由雄兽和雌兽共同抚育。雌狼在洞中看护幼仔,雄兽则外出捕食,猎取到食物以后先吞食下去,回来以后再吐出半消化的食物,耐心地饲喂雌兽和幼仔。20-25天后,幼仔便可以爬出洞外,这时雌兽常发出叫声,召唤幼仔。在此期间,狼群中某些成员也参与了喂养小狼的活动。

幼仔长大后,雄兽和雌兽就开始训练它们捕捉猎物,随着小狼的逐渐长大,它们逐渐担任起捕猎和防卫等任务,但是,当雌兽再度发情时,雄兽就要毫不客气地把幼仔赶走,让它们去过独立的生活。等长到约2-3岁时,小狼便开始达到性成熟,雌狼一般要到3岁或4岁才开始第一次交配,而雄狼这时长得强壮有力,开始觊觎优势雄狼的地位,一有机会便会提出强有力的挑战,成功者则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统治者。灰狼寿命为15-20年。

灰狼

亚种分化

ITIS分类
灰狼(38亚种1家养种)
中文名称学名命名者与年代
1苔原狼CanislupusalbusKerr,1792
2基奈半岛狼(1910-1915灭绝)CanislupusalcesGoldman,1941
3阿拉伯狼CanislupusarabsPocock,1934
4北极狼CanislupusarctosPocock,1935
展开表格IUCN分类
灰狼(11亚种)
序号中文名称学名命名者与年代地区
1伊比利亚狼CanislupussignatusCabrera,1907欧洲
2意大利狼CanislupusitalicusAltobello,1921
3亚洲狼CanislupuspallipesSykes,1831亚洲
4阿拉伯狼CanislupusarabsPocock,1934
展开表格

保护现状

灰狼在原来的全球范围内已减少了约三分之一,主要是在发达地区,欧洲,亚洲,墨西哥和美国,由于灰狼威胁家畜而被人类蓄意毒杀和枪杀。[1]灰狼持续的与人类竞争生存空间,人类的扩张,侵占自然栖息地也影响狼的数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夸张的对公众渲染关于狼的威胁和危险;以及栖息地的破碎化,造成灰狼生存区域变得太小;在加拿大,阿拉斯加,以及前苏联和蒙古,人类长期持续利用该物种的皮毛;这些都是导致灰狼种群缩小的原因。环境因素以外,也因为多种原因人类只要看到狼就射杀,因为要取得它们的皮毛、保护自己的牲畜、甚至只是为了打猎休闲。

即使没有绝种的危险,区域性的狼群仍受威胁。威胁之一是族群区隔造成的基因瓶颈。数量过少分布已经造成动物小族群的孤立隔绝,因此会导致近亲交配,种群退化。

自1970年以来,各国出台法律保护,土地利用的变化,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逮捕狼的数量下降,西欧和美国进行人为的培育和放归自然,并重新在美国西部的部分地区重新野化。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保护动物,附录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0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参考资料

1.濒临灭绝灰狼走过美国3州1万公里 为寻配偶死亡2020-02-09T16:36:38+08:00(引用日期:2022-06-23 12: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