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 福建省主要出海口之一

厦门港,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和漳州市港口,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地处福建省南部、九龙江入海口,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也是福建省主要出海口之一。

截至2018年,厦门港共拥有厦门市东渡、海沧、翔安和漳州市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诏安9个港区,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共146条,其中国际航线92条,内支线12条,内贸线42条。

中文名

厦门港

吞吐量

1038万标箱(2017年)

运营机构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港口代码

35000500(JT/T 24-2015);CNXMG(GB/T 7407-2015)

所属国家

中国

港区数

10

外文名

Xiamen Port

水域面积

275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

旅客吞吐量

862.01 万人次(2019年)

开港时间

1843年

货物吞吐量

2.13亿吨(2019年)

排名

居世界第14位(2017年)

历史沿革

宋代,厦门作为泉州大港的外围辅助港,岛上设五通、东渡两处官渡。

元时设立“嘉禾千户所”,军港地位初步建立。

明时,厦门港和漳州月港成了海上走私贸易的主要口岸,海上交通初具规模,已有10条通洋航线。

在明隆庆五年至万历八年(1571~1580年)的10年间,由厦门港和月港开往菲律宾的中国商船每年有30~40艘,每年进出口价值150万金元左右。

清顺治七年至十八年(1650~1661年),厦门港是郑成功海路“五商”(以仁、义、礼、智、信五字为5家商行之代号)通台湾、日本、吕宋及南洋各地的中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厦门设“台厦兵备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闽海关设立,厦门为其正口,成为“凡海船越省及往外洋贸易者,出入官司征税”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规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须由厦门港出入,厦门港为福建省出洋总口。

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规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须由厦门港出入,厦门港为福建省出洋总口。

嘉庆元年(1796年),成为“通九译之番邦”,“远近贸易之都会”,与厦门往来的东西洋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辟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

光绪六年(1880年),英商太古公司在岛美路头北侧建造太古趸船码头,码头前沿设有栈房式趸船1艘,靠泊能力500吨;后方陆域建有太古栈房6间,总仓容1066.3万斤,成为近代较为先进的综合性码头。海后滩筑堤工程,填平拆毁古老渡头和“路头”,重新建造了大小码头28座。

1~8号码头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竣工,民国二十年又竣工3座,其余于民国二十一年完工。新建码头为石砌或混凝土结构,分为斜坡或梯式两类,都需要乘潮作业。其中最大靠泊能力为水仙码头500吨级,其余均为100~200吨级之间,最小的仅10~20吨。

民国20年至21年(1931年至1932年),厦门港重新建造的其余20座码头竣工。新建码头为石砌或混凝土结构,分为斜坡或梯式两类。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荷兰治港公司承建的太古码头全部竣工,码头设有2艘趸船,各长64米,宽9米,引桥2座各长21米,宽4.8米,可同时停靠2艘3000吨级的货轮。新建的太古码头岸线长1865米,前沿水深为-7米,建有2层仓库1座,共7464平方米,可供件杂货装卸。

30年代中期是厦门港的最盛时期。民国25年,进出船达千余艘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厦门沦陷,港口为日本军商控制。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港口航运贸易开始复苏,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2.69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进出厦门港的船舶都要利用夜间靠近大陆绕道航行;加上管理体制不断变更,以航代港的管理局面,使港口的生产和建设发展缓慢。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厦门港的航线不断扩大,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

1984年,东渡新港一期工程2个5万吨级和2个万吨级泊位正式投产。1988年,东渡港二期工程4个万吨泊位动工兴建。厦门港的建设已有相当规模,1990年,已有大小泊位100多个,其中港务局生产用码头40个,总靠泊位能力为144950吨,泊位总延长2217.30米;浮筒10个,其中万吨级浮筒5个;现有仓库39915平方米,堆场265012平方米,各种装卸机械300多台(套);港务船舶27艘,4872.48总吨位。1990年,厦门港货物吞吐量达530万吨,并发展了集装箱运输和大宗散装货物运输。集装箱吞吐量已达4.5万标准箱。货运业务通往境外51个国家和地区的139个港口。

在2006年之前,厦门港拥有5个港区,分别是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港区。

2006年1月1日,厦门湾内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由新组建的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管理厦门湾内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招银、后石、石码8大港区。

2010年8月31日,漳州的古雷港区、东山港区、云霄港区、诏安港区并入厦门港。

2017年3月,厦门港被中国交通运输部设立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成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8个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之一,也是中国国内首批获得批准的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9月29日,厦门港主航道扩建四期工程竣工,可满足全航段2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组合全潮双线通航,改变了之前20万吨级集装箱船进港需封航的历史,提升了厦门港通航条件和安全性。

2021年11月,新航线开始采用“丝路海运”气象导航服务[2]。

2022年1月10日,厦门港开通首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新航线。[1]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厦门港地处金门湾和九龙江出海口,介于我国上海与广州之间,东北距福州港200海里,南距广州389海里,东距台湾省基隆港222海里。港口面向东南,由青屿水道与台湾海峡相联,港外有金门、大担及浯屿等岛屿为屏障,周围多山丘,避风条件好,各种船舶进出港不受潮水限制,为我国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亦是华侨进出内陆的主要门户。

厦门港岸线总线154千米,适于建港的岸线31.6千米;现有锚地面积18.99平方千米,规划锚地面积52平方千米。进港航道全长约40.3千米,水深达到-14米,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出港。

自然条件

厦门港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不淤。岸线总线154公里,适于建港的岸线31.6公里;现有锚地面积18.99平方公里,规划锚地面积52平方公里。进港航道全长约40.3公里,水深达到-14米,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出港。

风况:

常风向为东北、东南风次之,强风向为东南东及东北,每年5-10月为台风季节,平均每年在厦门登陆的台风有1-2次,受其影响的有3-4次。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1181.0毫米,5-10月为雨季,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29天。

气温:

年平均气温20.8℃,最高的7、8月,月平均气温28.3℃,最低的2月份,月平均气温12.5℃。

潮汐:

属正规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5.66米,平均低潮位1.74米,平均潮差3.96米。

厦门港图片

厦门港

厦门港

潮流:

属往复流,落潮流大于涨潮流。涨潮流最大流速0.46-0.57米/秒方向333度。落潮流最大流速0.61-0.93米/秒,方向137度。洪水季节鼓浪屿南面的落潮流速可达2.57-3.08米/秒。

港口优势

厦门港交通发达,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铁路运输有鹰厦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厦门的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并通过319国道、324国道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等与全国公路网相连。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距东渡、海沧等主要港区仅半小时车程。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内河可通九龙江干支流和乡镇码头。

厦门港

厦门港拥有便捷的集疏运网络,直达码头前沿的铁路专用线通过鹰厦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沿海航线北距上海561海里、福州201海里;东距台湾省基隆222海里、高雄165海里、台中130海里、澎湖102海里;南至广州389海里、香港287海里。客运有通过香港、上海、广州、温州、海口、汕头等航线。

航道

据2020年4月厦门港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厦门港拥有航道总长约720千米,其中沿海航道长340千米,内河航道长380千米,万吨级以上深水航道总长约154千米;20万吨级主航道水深达-16.6至-17.1米,底宽490至560米,可满足20万吨集装箱船舶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组合全潮双线通航要求,同时满足20万吨集装箱船舶与20万吨级散货船舶组合双线通航要求。

泊位

据2020年4月厦门港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厦门港建成生产性泊位17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共80个(含10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20万吨集装箱泊位5个,其中嵩屿码头3个,远海码头2个),码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1.84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100万标箱;拥有集装箱、邮轮、石油、煤炭等专用码头,最大靠泊能力20万吨级。

运营情况

主营业务

截至2020年4月,厦门港主营集装箱、散货、杂货运输以及国际邮轮、对台客滚等业务,兼营临港产业发展、保税、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等业务。

航班航线

截至2019年底,厦门港共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152条,其中国际航线101条,内支线12条,内贸线39条。

客货流量

2011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7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46.5万标准箱;完成旅客吞吐量1099.4万人次。

2012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72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20.17万标准箱;完成旅客吞吐量1092.30万人次。

2013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91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0.80万标准箱,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居当时中国第8位,世界第17位;完成旅客吞吐量983.53万人次。

2014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5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57.24万标准箱;完成旅客吞吐量953万人次。

2015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0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18.28万标准箱;完成旅客吞吐量984.49万人次。

2016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9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61.37万标准箱;完成旅客吞吐量945.60万人次。

2017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1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38.14万标准箱;完成旅客吞吐量858.87万人次。

2018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7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70.23万标准箱,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居当时中国第7位,世界第14位;完成旅客吞吐量862.40万人次。

2019年,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3亿吨,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12.22万标准箱;完成旅客吞吐量862.01万人次。

2021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4.57万标箱(快报数),增长5.62%,突破新关口、再创历史新高。[3]

交通配套

铁路

据2020年4月厦门港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厦门港港区铁路通过鹰厦铁路、福厦铁路、厦深铁路、龙厦铁路与中国全国铁路网相连。截至2019年2月,连接厦门港的中欧(厦门)班列已开通厦门到布达佩斯、汉堡、杜伊斯堡、阿拉木图、莫斯科等6条国际线路。

公路

据2020年4月厦门港口管理局官网信息显示,厦门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与福建省公路连网,并通过228国道、319国道、324国道以及沈海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厦沙高速公路多条高速公路与中国全国公路网相连。

文化特色

对外交往

截至2019年4月,厦门港先后与美国巴尔的摩港、德国杜伊斯堡港、乌克兰伊利乔夫斯克港、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港、韩国木浦新港、韩国平泽港、韩国光阳港、美国埃福格莱兹港、比利时泽布鲁日港、马来西亚巴生港、美国迈阿密港、爱尔兰科克港、澳大利亚弗林德斯港、智利圣安东尼奥港、韩国釜山港等15个港口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获得荣誉

2018年,厦门港海润集装箱码头、远海码头获得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2018年亚太绿色港口”(GPAS)称号。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可持续发展港口十强。[4]

建设规划

根据《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年)》,厦门港定位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沿海集装箱干线港和邮轮始发港,是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和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口岸,是厦门市、漳州市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福建省及周边省市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口。到2035年,厦门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目标为2000万标准箱。

价值意义

厦门港从区域支线小港跻身全球第14大强港,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海运取得巨大发展的见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港口,厦门港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未来,厦门港将推动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打造成为东南亚与美洲及东北亚等地的中转中心,成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海上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其国际枢纽港地位。

厦门港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延伸和完善港口、保税和口岸服务功能,挖掘内陆海铁联运市场;大力推动国际中转和内支线中转等成长性业务的拓展,构建以厦门港为中心的东南港口内支线运输网络。同时,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步伐,陆续研究开发多项服务创新举措,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降低了客户物流成本。

依托“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厦门港将发挥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港、世界航运节点等诸多优势,强化辐射力和集聚力,打造行业“金字品牌”,继续保持厦门港高质量发展势头。

港区组成

东渡港区

东渡港区包括东渡、和平和五通作业区。拥有泊位53个,设计通过能力3879万吨/年,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90万TEU/年。

规划东渡港区,主要保持集装箱运输,发展国际邮轮、对台客运,逐步拓展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规划共形成码头岸线长9500m,整合后生产性泊位52个,其中深水泊位24个,综合通过能力近36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300万TEU。其中:①东渡港区0-4#泊位规划为邮轮泊位区,岸线长1401米,可靠泊国际邮轮4-5艘;东渡港区5-20#泊位规划为集装箱泊位区,岸线长约3623米,规划期内调整煤炭、矿石运输功能,形成10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承担近、中洋和内贸集装箱运输任务;东渡港区21#以及以北泊位为通用泊位区,岸线长约2690米。②和平作业区有3个泊位,主要为城市生活、旅游服务。③五通作业区规划岸线2.4公里,主要为厦门与金门之间的客、货运输,两岸三通后的空—海联运,厦门市的陆—岛客运以及旅游客运服务。

海沧港区

海沧港区包括嵩屿、海沧和角美作业区。拥有泊位35个,设计通过能力9417万吨/年,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685万TEU/年。

规划海沧港区,主要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兼顾服务临港产业,积极拓展保税、现代物流和航运服务功能。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13090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43个,其中深水泊位38个,通过能力可达0.8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760万TEU。其中:①嵩屿作业区规划码头岸线3340米,可建泊位11个,通过能力达229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00万TEU,除博坦油码头和电厂煤码头外,重点建设大型集装箱码头,发展中远洋干线运输。②海沧作业区1-8#泊位岸线长度约2400米,规划建设可靠泊10万吨级船舶的大型集装箱泊位区;9-12#泊位岸线长约1060米,为液体散货泊位区,规划建设3-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4个;13#泊位为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岸线长298米;14-19泊位岸线长2290米,为大型集装箱泊位区,规划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0-24#泊位岸线长约1164米,规划建设2-7万吨级散杂货泊位5个。③角美作业区规划岸线2300米,规划建设10个3万吨级通用泊位。

翔安港区

翔安港区已建成泊位4个,设计通过能力195万吨/年,基本建成万吨级泊位3个,设计通过能力450万吨/年。

规划翔安港区以集装箱和散货、杂货运输为主。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6675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18个,其中深水泊位18个,通过能力达56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660万TEU。

招银港区

招银港区拥有泊位15个,设计通过能力1082万吨/年,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52万TEU/年。规划招银港区,以集装箱和散货、杂货运输为主,并服务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招银港区共形成码头岸线长9180m,可建设各类生产性泊位38个,通过能力达6000多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50万TEU。

在已建的万吨级泊位中:0#泊位为诺尔起重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的3.5万吨级配套码头;1~9#泊位为漳州招商局码头公司所有,1、2#为3.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可靠泊15万吨级不满载集装箱船舶,3-5#泊位为3.5~5万吨级集装箱和多用途码头,7-9#泊位为4~5万吨级通用和杂货泊位;10#泊位为惠斯曼码头(福建)有限公司的配套专用码头,规模为1个5万吨级杂货泊位,兼顾特种船舶靠泊需要。

后石港区

后石港区拥有泊位2个,设计通过能力870万吨/年。规划后石港区,主要为临港产业服务,并承担大宗散货和LNG、石油化工品等液体散货运输。规划形成码头岸线7000m,可建设可建设各类泊位19个,通过能力可达1亿多吨。

后石港区规划的19个深水泊位中,包括7个30万吨级干散货泊位、1个30万吨级和3个10吨级液体散货泊位,以及2个可靠泊3~26.5万立方米LNG船舶的泊位。其中:在建项目两个,分别为1个5万吨级(预留8万吨级水工结构)液体化工泊位和1个5万吨级(预留10万吨级水工结构)油品泊位,设计吞吐量合计为348万吨/年;前期项目两个个,后石港区3#泊位拟以1个15万吨级码头和漳州LNG接收站项目配套的3~26.5万m3LNG接卸码头。

石码港区

石码港区拥有泊位19个,设计通过能力332万吨/年。

规划港区功能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约7500m,可建设中小泊位50余个,通过能力达1500万吨。

古雷港区

古雷港区由古雷半岛古雷作业区和六鳌半岛六鳌作业区组成。港区拥有泊位22个,设计通过能力1887万吨/年。规划古雷港区,主要为临港产业服务,以原油、石化产品运输为主,兼顾散货、杂货和集装箱运输。规划六鳌作业区,形成码头岸线长2.4km,可见生产性泊位14个,其中深水泊位8个,通过能力约1100万吨。规划古雷作业区,规划码头岸线总长24.9km,可建设2~30万吨级生产性泊位90个,其中深水泊位61个(含30万吨级原油泊位4个),初步预计总通过能力可达1.4亿吨。

规划古雷作业区由南往北依次布置油品化工码头区、通用码头南区、综合服务码头区、多用途码头区、通用码头北区及预留码头区等6部分组成。已建成南部油品化工码头和通用码头南区。已建南1#5万吨级石油化工泊位即一德码头、南13#力通滚装泊位和南14#明达建材综合泊位。在建项目有:南2#液体化工码头工程(为漳州PX项目配套),含新建1个15万吨级(水工结构按靠泊30万吨级船舶设计)油品泊位、1个3万吨级和1个1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古雷作业区南-3#、-4#泊位工程(为漳州PX项目配套),新建2个1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古雷作业区南9#泊位工程(为漳州PX项目配套),新建1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古雷作业区南10#、11#泊位工程:新建1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5000吨级重件泊位(兼顾滚装靠泊)及相应配套设施。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有:古雷作业区南3#泊位工程,新建1个30万吨级公用油品化工泊位1个(水工结构按靠泊45万吨油船设计);南8#泊位工程,新建15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

云霄港区

云霄港区尚未开发。规划港区功能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5770m,生产性泊位18个,通过能力可达4000万吨。

东山港区

东山港区包括城垵作业区、铜陵作业区和冬古作业区。港区拥有泊位9个,设计通过能力381万吨/年。

规划港区功能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城垵——铜陵作业区形成码头岸线长3923m,生产性泊位17个,陆域面积192万平方米,通过能力货运750万吨和客运30万人次。规划冬古作业区形成码头岸线长1824m,生产性泊位8个,通过能力货运250万吨和客运100万人次。

诏安港区

诏安港区基本未开发,仅有1个200吨级码头。规划港区功能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2500m,初步规划可布置3万~7万吨级通用泊位10个,年通过能力约2500万吨。

参考资料

1.厦门港开通首条RCEP新航线 · 今日头条 央广网(引用日期:2022-01-11)

2.厦门港新航线首次采用“丝路海运”气象导航服务 · 央视新闻客户端(引用日期:2022-02-13)

3.厦门港2021年吞吐量、船舶运力再创历史新高 _ 工作动态 _ 福建 ·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引用日期:2022-02-13)

4.资讯_中国港口网 · 中国港口网(引用日期:202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