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征服 琉球征服

又称琉球处分。琉球群岛位于中国台湾岛跟日本九州岛之间,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12世纪,琉球群岛上出现了中山、山南、山北三个小国,1372年(文中元年)开始向中国明朝进贡,国王收明朝册封。后来该岛形成为统一的国家即琉球王国,国王任收明朝皇帝册封,任然向中国朝贡。1609年(庆长14年),日本萨摩藩岛津氏以武力征服琉球王国,此后,琉球国王同时向明朝跟日本萨摩藩进贡。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强行废除琉球王国,于1872年(明治五年)强行将琉球藩改为冲绳县。

过程

1871年,日本在全国实施废藩置县,琉球国被当作令制国编入鹿儿岛县。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结束了其与日本的朝贡关系,设置琉球藩,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7月24日,日本明治政府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朝朝贡礼仪,断绝与清朝的外交关系。松田道之带来的日本政府的命令包括:1.使用日本年号,废止琉球对清朝朝贡和庆贺清帝即位而派遣使者的惯例,同时也废除琉球国王更迭之际接受清朝册封的惯例,以及琉球今后与清朝的交涉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分,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由日本领事馆管辖等。日本政府还命令琉球“藩王”入朝,研究政治厘革及兴建之法。2.将琉球纳入日本版图,强迫琉球和中国断绝外交关系。日本政府派遣松田道之到琉球,是因为此时明治政府已经将琉球划归内务府管理。1875年的这份命令,直接背景是大久保利通向明治政府提出的关于琉球的建议。1874年,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约》的大久保利通,回日本后便向明治政府提出为将来计,期望明治政府借机断绝琉球“与中国之关系,在那霸设置镇台分营”。

琉球于1876年两次派遣使者赴东京,请求日本同意和清国保持外交关系,被日本断然拒绝。琉球国被迫终止与清朝的外交关系。同年,记载琉球国历史的《中山世谱》、《球阳》的编撰也被迫停止。

1879年(清朝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3月11日,琉球藩被废除,编入鹿儿岛县。3月27日,日本内务省书记官松田道之率领41名内务官员,165名警部巡查队和熊本镇台分队的两个中队至那霸港,向尚泰王传达了废除琉球藩的命令。3月30日,日本天皇命令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和他的儿子尚典移居到东京,尚泰王称病拒绝前往。4月4日,日本在全国范围宣布设立冲绳县,锅岛直彬为冲绳县知事。5月27日,尚泰王与其他王室重要成员乘坐日本东海丸号离开那霸港,前往东京,被封为侯爵。

日本将这段历史称作“琉球处分”。琉球藩设置为第一次琉球处分,废藩置县为第二次琉球处分。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接受《开罗宣言》 和《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日本战败。战后,琉球群岛交由联合国托管。1972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移交日本,冲绳县复县。

中琉断交

由于于清朝方面在《北京专约》中承认了日本的出兵系“保民义举”,这给予了日本吞并琉球的口实。在北京签订完《北京专约》的大久保利通,回日本后便向明治天皇提出“今通过与清国之谈判,彼承认我征藩地为义举,并出银两抚恤受害难民,虽似足以表明琉球属于我国版图之实迹,但仍难说两国分界业已判然”,为将来计,期望明治政府借机断绝琉球“与中国之关系,在那霸设置镇台分营”。明治天皇接受了他的建议,次年7月10日,派遣内务大丞松田道之赴琉球,传达了天皇的命令:

废除清朝年号,使用日本年号。

废除琉球法律,使用日本法律。

琉球应效仿日本进行藩政改革,模仿日本的职官制度。

琉球“藩王”入朝,研究政治厘革及兴建之法。

琉球最初全部拒绝了日本的要求,亲日派的高官摄政尚健、三司官向有恒等也被迫辞职。但后来迫于形势,接受了日本关于内政方面的要求。但在外交方面拒绝与清朝断交,称与清朝断交“有失信义”,琉球方面绝对“坚守信义,以为保国之用具。”1874年9月11日,松田道之离开琉球。琉球派遣三司官毛有斐(池城亲方安规)、马兼才(与那原亲方良杰)、向德宏(幸地亲方朝常)、向维新(喜屋武亲云上朝扶)、向嘉勋(内间亲云上朝直)、翁逢源(亲泊亲云上盛英)等人随松田赴东京。对于琉球提出的要求,日本方面给予种种理由拒绝。琉球方面又遣尚弼(今归仁王子朝敷)前往感谢日本的出兵,次年又遣向邦栋(大宜味亲方朝救)再往东京请愿。九月,三司官毛凤来(富川亲方盛奎)赴日请愿。但日本不准所请,毛有斐也在东京郁郁而终。琉球被迫断绝了与清朝的外交关系。但同时,尚泰王依据毛有斐临终前的建议,秘密派遣向德宏、林世功(名城里之子亲云上)、蔡大鼎(伊计亲云上)等人,前往清朝,名义上是探问尚未归国的进贡使毛精长(国头亲云上盛乘),实际目的则是要求清朝就琉球问题与日本交涉。向德宏等人于1876年10月25日到达福州柔远驿,向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报告琉球国内之事。1878年10月7日,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副使张斯桂就琉球问题对日本表示抗议。马兼才、毛凤来等人亦请求荷、法、美、英等国评理。但诸国皆保持沉默,日本亦复函反驳。

清朝交涉

1876年,琉球紫巾官向德宏、陈情通事林世功等人秘密至中国,请求清朝出面交涉琉球问题。次年,清政府派出第一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何如璋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日本并吞琉球提出抗议。

1879年6月12日,美国前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及其随员扬格(J. R. Young)和美国驻华副领事毕德格(W. N. Pethick)在天津会晤中国政府代表李鸿章,李鸿章要求他就琉球问题进行调停。格兰特慷慨答应。在他的调停下,日本与中国就琉球问题展开磋商,日本方面提出“分岛改约案”,愿割宫古、八重山两岛给中国,中国曾考虑接受此案,让琉球国王在此地复国。但琉球国在北京的官员再三诉愿表示二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万不可接受。

1880年4月4日,李鸿章会见日本政府代表竹添进一郎,并出示了琉球三分方案,也即包括冲绳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王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但日本不愿接受,谈判陷入僵局。

清朝与日本最终未在谈判条约上签字,琉球问题被长期搁置。琉球国内分为两派,一派支持日本的统治(以向建荣(大湾筑登之朝功)为代表。日本人称之为“开化党”),另一派则盼望中国的援助(以毛允良(龟川亲方盛武)、毛有庆(龟川亲方盛栋)等人为代表。亲日派称之为“顽固党”)。每逢节日,皆有大批支持清朝的琉球士族穿着传统礼服前往各地寺庙,名义上祭拜先王,实际上祈求中国战胜日本帮助琉球复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亲清派在向志礼(义村按司朝明)的领导下,前往寺庙,祈求清朝战胜日本;琉球各地也盛传将有中国的黄色舰队前来攻打那霸,一时情势紧张。但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力再向日本提出琉球一案,日本并吞琉球遂成定局,琉球人复国之愿也就此熄灭。当年琉球人断发、就学比率皆大幅升高。而少数不满日本统治的琉球人也选择流亡清朝(被称作“脱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