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兆鳌 明末清初时期的学者

仇兆鳌(1638年-1717年),字沧柱,号知几子,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明末清著名学者。代表作有《四书说约》、《杜诗详注》、《周易参同契》集注和《悟真篇》集注。其研究杜甫诗最精深,所著以《杜诗详注》最享盛名。

中文名

仇兆鳌

出生日期

1638

去世日期

1717-10-05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明朝)

出生地

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

知几子

代表作品

杜诗详注

所处时代

明末清初

职业

学者

字号

沧柱

人物生平

明崇祯十一年戊寅(1638年)。诞于浙江鄞县(今宁波鄞州区)。

清康熙四年乙巳(1665年)二十七岁。黄宗羲在家乡余姚授徒讲学。春,仇兆鳌与万斯同,万斯大等二十余人前往受业。

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三十二岁。与黄宗羲游,宗羲有诗《赠仇沧柱》。

清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三十九岁。仇兆鳌仇石涛兄弟二人请黄宗羲为乃父仇公路先生八十寿辰作寿文。宗羲于文中赞仇兆鳌之“文章风韵主盟于当世而无愧”。

仇兆鳌

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四十八岁。举进士。此后,仇兆鳌以在京师之便,广搜秘要,始读《参同契》、《悟真篇》,乃知丹法别有心传。

清康熙二十八年 己巳(1689年)五十二岁。仇兆鳌开始对杜甫诗的注解工作。

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五十五岁。仇兆鳌在京城写信告知乃师黄宗羲《明儒学案》已刊行。仇兆鳌并为《明儒学案》作序,此序受到四库馆臣的赞许。

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年)五十六岁。《杜诗详注》脱稿,并奏进康熙帝御览。

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年)五十八岁。归故里,重晤陶素耜,证以丹法心得,陶素耜始悔孤修之失,遂寻师访道。

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年)五十九岁。黄宗羲卒后一年。仇兆鳌与黄门弟子共二十五人议私谥宗羲先生。

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年)六十一岁。秋,南游岭外。途中得病,唯玩杜诗赋辞以当药石。

仲冬,从英水过韶城,孤舟无事,注杜诗赋辞。按:仇兆鳌此次南游岭外当与访求丹诀有关。别本传记说仇兆鳌得丹诀于武陵。

清康熙四十年辛巳(1701年)六十四岁。为陶素耜参同契脉望作序,谓陶素耜“得孙教鸾真人嫡,遂注参同悟真。”按:陶仇二人为知交,二人所注书,吐露孙派丹诀不少。又 陶素耜《参同契脉望》中采仇兆鳌《参同契集注》数条,知仇(兆鳌)早有《参同契集注》之草稿。

清康熙四十二年 癸未(1703年)六十六岁。《杜诗详注》初刻问世。六月,《悟真篇集注》初稿成并序。十二月,起草《参同契集注》。

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年)六十七岁。三月,《参同契集注》初稿成,并序。九月,再次进京。

清康熙四十七年 戊子(1708年)七十一岁。九月,《参同契集注》正式完成,订定。

清康熙四十八年 己丑(1709年)七十二岁。正月,仇兆鳌在金台行阁完成《悟真篇提要七条》。

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七十三岁。四月,出任吏部右侍郎一职。八月,《悟真篇集注》正式完成,订定。冬月,决定刻印《参同契悟真篇集注》。

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七十四岁。正月,乞休,辞吏部右侍郎一职。南归故里,在舟中辑成完整的《杜诗详注》。

清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七十六岁。重辑的《杜诗详注》正式完成。

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八十岁。十月初五,卒。

才能成就

仇兆鳌少有奇才,深具道根。初从大儒黄宗羲游学(宗羲有诗《赠仇沧柱》),究修性命微旨,举一反三,博学多才。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科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遭弹劾,托病辞官归。急流勇退后,栖心道林。尝与会稽陶素耜穷研丹经秘旨,通《易》之妙理。复遍游天下名山洞府,于武夷得异人传授《参同》真诠,深得南宗秘传,归筑“栖云草堂”,潜修阴阳丹法,互资印证。多年修持,颇有所得,仙风道骨,为一代丹家。

主要作品

著作多种,有《四书说约》、《杜诗详注》等,其中康熙三十二年脱稿的《杜诗详注》为杜甫诗学研究集大成之作,成就极高。研究《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精深入微。仇兆鳌另好阴阳仙术,著有《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悟真篇集注》,陶素耜推崇此书“事理贯通,深达道妙”、“美不胜收”,晚年幡然醒悟而止。

人物轶事

仇兆鳌在《悟真篇集注》中叹曰:“惜流光之易度,叹大药之难逢。”

在刘文尉见闻随录中说,仇兆鳌为了用先天鼎器,求五千四八首经至宝,(注:仇未得到南派正传心印口诀,其法夹杂旁门。所谓禅怕玩空,道怕旁门是也。在先天大药认识上就有问题...   )娶一小妾作丹炉。但其修证,终成失败。于是深悔往日好仙之举,并作诗自嘲,痛讥仙道。其诗曰:“采药须求北地花,丹经错认玉生芽。苏台凋后燕台继,毁恨当年养鼎差”。知几子之失败原因就是太重视先天鼎器,一旦失败就悔恨了。苏台燕台指先后二妾之亡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