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羽眼斑雉 冠羽眼斑雉

冠羽眼斑雉(学名:Rheinardia ocellata):雄鸟体长74-239厘米(包括尾长),雌鸟90厘米。是一种长尾大雉。有微黑的棕色羽毛,上面布满白色斑点。雄鸟喙呈粉红色,瞳孔褐色,蓝色的面部没有羽毛。头其上有直立的羽冠。有12条尾羽,长达2米,宽度最大20厘米。雌鸟较小,尾短,具较浅的棕色与黑色和黄色的横纹和斑点,下体有些苍白。雌鸟外观相似,冠及尾羽较短。

栖息海拔高度为800-1500米。单独行动。只在繁殖季节汇集在一起。主要吃叶子、果实、昆虫。分布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和越南。

外文名

Rheinardia ocellata

鸟纲

亚种

2亚种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鸡形目

雉科

拉丁学名

Rheinardia ocellata

冠鸾

命名者及年代

Elliot, 1871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冠青鸾属

保护级别

濒危

形态特征

冠羽眼斑雉

冠羽眼斑雉雄鸟体长74-239厘米(包括尾长),雌鸟90厘米。是一种长尾大雉。有微黑的棕色羽毛,上面布满白色斑点。马来亚种(R. o. nigrescens)有黄色的眉毛和下垂喉咙,体羽黑褐色,具白色羽冠。指名亚种(R. o. ocellata)羽冠短,大多是棕顶,具白色的眉毛和喉咙,前颈栗棕色,体羽上部标记暗栗色的多而小的斑,尾巴灰色。雌鸟较小,尾短,具较浅的棕色与黑色和黄色的横纹和斑点,下体有些苍白。雄鸟喙呈粉红色,瞳孔褐色,蓝色的面部没有羽毛。头其上有直立的冠羽。雄鸟有12条尾羽,长达2米,宽度最大20厘米。雌鸟外观相似,冠及尾羽较短。

生活习性

在老挝和越南,栖息海拔高度为1500米,大叻高原(Da Lat Plateau)的高度为1700-1900米。虽然记录在退化的伐木森林栖息地,但最高密度发生在低达900米的低地。在马来西亚,物种栖息在山地森林中,一般海拔800-1100。

冠羽眼斑雉通常在自己的领地上单独行动。只在繁殖季节汇集在一起。这个物种在野外是一夫多妻,雄性在交配季节期间进行精心的求偶仪式,通过呼叫和舞蹈来吸引配偶。头部的羽毛被树立和弄皱,在繁殖季节是呼叫频率最高峰。老挝的繁殖季节是3-5月,但在北半球繁殖的是3-6月。雌鸡将窝修在地面上,在丛林或低植物丛下隐蔽。每窝产2枚卵,孵化期25天,在生命的头几天直接由母亲喂食。一旦孵化,雏鸟会本能地隐藏在母亲的尾羽之下,它会像雨伞一样展开,以防雨水和掠食者的眼睛)。

食物以浆果、种子、昆虫,树叶,果实为主,有时也吃两栖类。

分布范围

分布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和越南。[1]

冠羽眼斑雉分布图

亚种分化

冠羽眼斑雉(2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冠羽眼斑雉马来亚种Rheinardia ocellata nigrescensRothschild, 1902

2

冠羽眼斑雉指名亚种Rheinardia ocellata ocellataElliot, 1871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1]

参考资料

1.Rheinardia ocellata ·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7-09-24)